2025年是学校“十四五”收官和“十五五”谋划之年,也是学校转型升级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关键之年。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,不仅是知识与文化的聚集地,还承担着存储、传播与促进知识,以及服务教育、社区与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。在2024年度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中也取得了良好成绩,展望未来,本文将深入探讨图书馆读者服务部的工作内容、人员要求以及活动安排,旨在通过明方向、聚共识、求突破的思路,展现其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,不断创新服务模式,提升服务质量。
一、工作内容:细致入微,创新不止
图书馆读者服务部的工作远不止于传统的柜台借还书业务。图书的上下架工作,作为图书馆日常运营不可或缺的一环,要求馆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。每当新书入库或旧书回库时,馆员们需精准分类、有序摆放,确保每一本书都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它的“层位”。这项工作看似简单,实则考验着馆员的耐心与细心,因为图书馆的藏书如同流动的河流,一直处于更新迭代之中。保持图书馆的整洁与有序,不仅是对师生体验的尊重,也是图书馆作为知识文化殿堂应有的风貌。
在此基础上,图书馆读者服务部正积极探索图书管理的智能化转型,如利用RFID技术进行图书追踪与管理,减少人工错误,提高工作效率。同时,针对特殊需求读者,提供定制化服务,进一步拓宽了服务的广度与深度。
二、馆员咨询:桥梁作用,知识引领
图书馆读者服务部的馆员,是图书馆与师生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。他们不仅提供基础的借阅服务,更是师生在知识海洋中的导航者。面对师生的各类疑问,馆员需迅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,给予准确而有用的信息指引。进阶的工作,如提供参考咨询,要求馆员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与广泛的知识视野,能够帮助读者高效利用图书馆资源,如数据库检索、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等,真正实现知识的增值与转化。
理想的馆员不仅拥有对书籍的热爱与深刻理解,还需具备将这份热爱传递给每一位师生的能力。他们应成为终身学习者,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,紧跟时代步伐,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不同背景、不同需求的师生群体。为此,图书馆定期组织专业培训鼓励馆员参与学术交流,提升专业素养,同时强化服务意识,培养同理心,让每一次服务都成为一次温暖人心的交流。
三、活动举办:文化盛宴,共享智慧
图书馆读者服务部不仅是知识的守护者,更是文化传播的推动者。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活动,如书展、读书节活动、新生培训讲座等,不仅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,也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文化氛围的营造。这些活动,既是对图书馆藏书的展示与推广,也是师生之间思想碰撞的舞台,激发了各界对阅读的热情,增强了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服务的功能。
在前瞻性思考方面,图书馆读者服务部正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活动模式,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,打破地域限制,吸引更多远程参与者,拓宽活动的受众范围。同时,结合时事热点,策划主题鲜明的系列讲座与展览,如特色主题阅读、数字素养提升等,引导师生关注社会问题,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。
四、明方向、聚共识、求突破:未来展望
面对未来,图书馆读者服务部需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,凝聚团队共识,寻求服务模式的创新与突破。一方面,加强数字化转型,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服务流程,提升用户体验。例如,开发智能推荐系统,根据师生阅读习惯推送个性化书单;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区,让阅读成为一场视听盛宴。
另一方面,深化与学院的合作,构建多元化阅读生态系统。通过设立南北书院,将图书馆读者服务部的服务触角延伸至更广泛的领域,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。同时,积极参与全民阅读推广活动,共同推动阅读成为全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。此外,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,建立长效激励机制,鼓励馆员参与馆际交流与合作,拓宽视野,提升服务水平。通过定期举办内部读书会、团队建设活动,增强团队凝聚力,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,让每一位馆员都能在服务中成长,在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。
总之,图书馆读者服务部作为图书馆的核心部门,其工作的每一步都承载着连接知识与人、推动文化进步的重任。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内容、高素质的专业团队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,以及前瞻性的战略规划,图书馆读者服务部正不断探索与实践,力求在新时代背景下,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、便捷、个性化的服务,让图书馆成为每个人心中永不熄灭的知识灯塔。
(文/图:吴小炜;编辑:吴金华;审稿:王怀岗 李晴;上传:刘淑琼)